一個共產黨員心中的信仰
——中糧上海糧油進出口有限公司離休老幹部馬振瓊同志優秀事蹟
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,捨不得吃,捨不得穿,卻一次又一次地捐出自己多年來省吃減用積攢下來的積蓄,她就是中糧上海糧油進出口有限公司離休老幹部——馬振瓊同志。
馬振瓊同志1928年出生在一個窮苦人家家庭,在那黑暗的舊中國,過着窮困潦倒的生活,父母、大哥相繼在貧困交加中病逝,小馬振瓊為了減輕家庭負擔,小小年紀帶着弟弟沿街乞討,站在紗廠墊腳檔上做童工,即使這樣,卻依然換不來一口飽飯,最後無奈之下,弟弟被送進了孤兒院,自己則去了富人家做小丫鬟。在伺候他人的打罵聲中過着被剝削、被奴役、被壓迫的生活,是黨把她從暗無天日的貧苦生活中解救了出來。飽受舊社會的苦,深嘗新社會甜的她,立志要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奉獻出自己的光和熱。自1956年遞交第一份入黨志願書以來,就把自己作為一名黨員來嚴格要求自己, 直到2007年7月,馬振瓊同志終於實現了自己必生的心願——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。在這漫漫的51年裏,是她對黨的無比忠誠和無限熱愛的歷程,也是她對黨的執着追求的歷程,更是她對黨的信仰無比堅定的歷程。
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”、“ 我的生命是黨給的,我要把有限的餘生貢獻給整個社會。”“我要多幫助有困難的羣眾”,這是馬振瓊同志經常説的幾句話,她是這樣説的,也是這樣做的。
馬振瓊同志年歲已高,身患多種疾病,曾經歷四次腦梗,兩次心臟手術,因糖尿病及腦梗後遺症,她的眼睛曾經一度失明,即使這樣,她還始終對身邊的人給予最大的關心和力所能及的幫助。在居住在自己家時,底樓一位坐輪椅的獨居老人偶然被她發現因保姆有事回鄉,導致無人照顧,生活沒有着落,她知道後就主動承擔起照料老人的義務,親自端茶送水敍寒問暖。自從自己入住敬老院後,她同樣傳遞着關愛之心,遇到院內患重病的、行走不便的、心情不好的、有家庭矛盾的老人們,她總會主動與他們聊天談心,為他們排憂解難、化解矛盾。又有一次敬老院有一位孤老生病,當時她自己也剛大病初癒,但她還是悉心照顧那位老人,為老人親手煲湯,聊天開解心結。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踐行自己心中的信仰。
馬振瓊同志的退休金並不少,但她對自己卻極其“扣門”,除了一天三餐,水果都捨不得買,總推説自己年紀大了吃不下,實際是嫌水果貴,花費大;身上穿的是去世女兒留下的衣服改做的;病了寧願自己掏錢看私人門診,也不想讓國家在她身上多用一分錢,説花國家的錢心疼!但對於幫助別人,卻一點也不吝嗇,敬老院裏的老人有困難了,她拿出了退休金;護工有困難了,她又拿出自己的退休金。
2008年,汶川大地震,她出手闊綽,從養老金中捐出人民幣10萬元,資助災區人民渡難關,重建家園;2009年 7月台風“莫拉克”造成的風災捐獻了1000元;新中國成立60週年,遞交特殊黨費1萬元;2010年我國西南地區發生嚴重乾旱造成醫院病人飲水困難又捐獻1萬元;2011年,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,又一次遞交特殊黨費1萬元;今年,2013年,雅安地震,她第一時間向地區黨組織作出募捐決定,又一次捐出了10萬元。時至今日,馬振瓊同志已累計捐款近30萬元了。
面對一片讚揚聲,馬振瓊同志十分淡定,與人談及此事時,她這樣説道:“這些錢是黨和國家給的,把它捐給比我更需要的人是我的意願!”“我畢生的追求是做個有崇高理想的共產黨人,在有生之年為黨為社會為人民作出自已應有的奉獻。”這就是一個共產黨員心中的信仰。